4月11日,广东省禽类H7N9禽流感防控专家组组长、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廖明教授就H7N9禽流感的生物特性及目前的研究情况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社、广东电视台、南方电视台、广州电视台、南方农村报、羊城晚报、信息时报、新快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。
期间,廖明副校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H7N9禽流感病毒特点、结构、宿主范围及流行范围。并就H7N9禽流感病毒有无人际传播可能,扑杀禽类是否必要,广东会不会成为重灾区等问题给予了一一解答。
●H7N9禽流感病毒是如何感染上人的?
廖明表示,人感染禽流感有一定条件,并非一接触就会感染。“感染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相应的受体。”他介绍,根据相关的科学分析,受体分布在不同动物身上是不同的,对人而言,分布在上呼吸道部分的基本都是人流感受体,只有在呼吸道底部和肺部上才会有部分禽流感受体。如果病毒没有遇上受体,就无法感染人。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看,禽流感宿主比较狭窄,在人体中感染也不是很容易。
●H7N9禽流感病毒未来会否在人际间传播?
廖明认为,H7N9具备感染哺乳动物细胞的理论基础,不过,从目前已有的信息判断,H7N9病毒造成实际上人传人的可能性不大。“从病原特征来看,这个病毒发生了一些突变,但这些突变并没有突破人禽屏障,从而在人间传播。”他解释说,流感的传染性很强,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20%左右会出现症状,另外病原鉴定也会呈阳性等,但从目前的报道来看,在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虽然有人出现了一些症状,但没有接触者的病原鉴定为阳性,这也说明该病毒并没有被证实能在人际间传播。
●广东会否有疫情?
H7N9虽无很强地域性,不过仍可能在其他地区散发。截至昨日为止,目前H7N9禽流感疫情都是发生在华东四省市,其他地区并未报告,这是否意味着该疫情存在一定地域性?廖明表示,这个问题目前仍无解,但根据流感的传播规律,应该不具备很强的地域性。“目前宿主和病原到底是什么,还有待进一步排查,调查的范围也不应该局限在发病省份,比如上海,需要扩大范围进行追根溯源。”
“活畜禽交易涉及的调运范围大、贸易周期快,此外,人际间的交通往来很频繁。”廖明认为,可能会有携毒的禽类或人员流动到其他地区,导致流入地出现散发病例,“在非典时期,为了防止病毒的人际传播,我们停止了部分旅游活动,从而阻止了人员的无序流动。”
但廖明表示,鉴于目前该病尚未构成流行病特征,只是出现散发情况,所以不必像非典当年那般过分限制人员流动。
●服用中药是否有用?
网上有消息称,一些养殖户给家禽喂食板蓝根等中药,这是否管用?廖明表示,一直以来,为了起到预防作用,一些中兽医也有给家禽喂食中草药的习惯,“但专门针对H7N9病毒用药,依据不充分。如果为了提高生产效能,而且经济能承受,用用也无妨。”
一些专家称板蓝根有预防H7N9型禽流感的作用,廖明认为,任何药物都不能包医百病,流感虽然有很好的防控药物,包括达菲、金刚烷胺等,但多在早期发挥作用;此外,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现哪种中药、哪些物质能直接杀死病毒,板蓝根也只是起到调理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。
廖明表示,中药往往只在前期对提高抵抗力作用较大。另外,在甲流、SARS的后期治疗中,中西医结合也有一定积极意义,但老百姓要用药,还是得根据医生建议,“哪怕是喝凉茶,如果是天天喝,没病也会喝出病,所以还是得遵照医嘱。”
廖明表示,从以往应对禽流感病毒的实践来看,这种病毒在禽与禽之间传播能力较强,但在人际间的传播能力不强,目前大部分都是散发病例,而不是流行,大暴发和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小,公众不必过于恐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