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淑然:用“心”教学是教师的本分
人物简介:
宋淑然,女,1965年2月生,河北安国人。1980就读于沈阳农学院农机系农业电气化专业,1984年获工学学士学位,2003年获工学硕士学位。2007.9-2008.6在华南理工大学作访问学者。
1984至1998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任教,1998年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任教。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、兼任广东省高等学校电工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。长期从事农业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主持公益性行业项目子课题1项,参加“
“讲台是兴奋剂”
时光荏苒,宋淑然的讲台生涯已有20多年了。宋淑然述及她第一次上讲台时的心情:“还好,我不算太紧张。”因为她为了上好这第一堂课,事前已经在家里对着镜子试讲了许多遍了。
现在宋淑然站在讲台上已找不到“紧张”的感觉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享受,甚至是“忘我”。“讲台好比是兴奋剂,站上去之后就是忘我的。每次身体不舒服时,一站上讲台,就根本感觉不出来了。”
作为一名老师,宋淑然不忘严格要求自己。在课堂上她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并用心去把知识传授给台下的学生。宋淑然在上课前必定做足备课准备,她要充分利用好每节课的4 5分钟。她的备课方式是从“备”到“背”再到“备”,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,而不是从“备”到“背”就结束了。她不认可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不断地翻书、念书,“如果这样上课的话,就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了。”
宋淑然每次看着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,她就有一种责任感,她一定要把这节课上好。那眼神对于宋淑然来说是一种鞭策,是一种动力。在她看来,“为人师表,如果在讲台上表现不好,教书不投入,那是件很丢脸的事。”
亦师亦友,共同进步
在课堂下,宋淑然也很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,并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。她经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信息,无论是专业竞赛还是职业规划,都为学生指明方向。她不会只用空洞的理论教导学生,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实践,去组队参加学生电子竞技大赛。
“不管你讲得多么精彩,工科的课程如果没有实践,课堂上的一切都是苍白的。”她为了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,常常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工程实例,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理论与技术在实际中大有用武之处,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有动力,才能提高对自己专业的认知,产生兴趣。
宋淑然知道不少学生由于缺少指导而花费许多时间参加社会活动,忽略了学习,所以,她建议学生在大一时便定立好自己的目标,“每个人进大学时总要有个目标,一个总目标,比如考研,那么你就不会因盲目参加太多活动而耽误学业,得不偿失。”她认为,“多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,对教学也是一种促进。”
在一次专业研讨会上,宋淑然遇见了一些曾教过的,1994年毕业的学生。学生们都很怀念以前与老师相处的时光,宋淑然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分,学生的话语言犹在耳,“有的说
交流取经,学无止境
宋淑然已经从教26年了,但是至今她还是非常注重与同行老师交流。每年教研室会组织2到3次的教学经验交流会,工程学院也举办交流会议,她都很积极地参加,“充分利用一切机会,参加一些省内外有关教学方面的研讨会,
宋淑然就是这么一个用心去教学,用心与学生交流,用心去指导学生,用心与同行老师交流分享经验的老师。2010年宋淑然被学校评为“本科教学十佳教师”,这是学校和师生对她工作的认可,同时也是鼓励和鞭策。“在以后的工作中,我要更出色,更能够名副其实地担负起工作!”
(采写/校报学生记者社叶志华 冯振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