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缓解紧张的情绪
作者:校工会 来源:校工会 录入:2008-03-11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学习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头疼,怎样缓解自己的压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
      以下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,不妨一试。
      ●准备一条冷毛巾,随时擦脸,以助清醒。
      ●脱掉鞋袜,用脚尖走路,走上几分钟,心中的烦恼便会跟着走掉了。
      ●找一位乐观的朋友或同事倾诉,发泄一下情绪。
      ●喝一杯酸梅汤或果汁醋,疏通肝气。
      ●闭上眼睛,尽力想身体后面的景物,平衡前后脑的压力。
      ●读你最崇拜人的格言,并认真思考,有镇定的作用。
      ●多赞美及鼓励自己,不要遇到挫折就苛责自己。
      ●做到晚上十点前睡觉,早上六点起床。
      ●多看喜剧片,开怀大笑一番。
      ●简化自己生活及欲望,因为生活越复杂,压力就越大。
      ●自己动手做东西,会使你更满足,更快乐,如可以烹饪或做自己最喜欢

的事。
      ●不要总是抱怨麻烦事情落在自己头上,而是要想老天让我与日俱增经验

和智慧,生活因此更丰富。
      ●经常到书店走走,读一些励志的书籍、漫画及幽默文选。
      ●不断告诉自己,要能容纳别人不同的观念或行为。


     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
     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,会使人们的观点、态度、希望也随之变化,在这个快

节奏、高效率、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,人们常常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

,出现情绪上波动和生理上变化,从而产生心理压力。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承受压

力,不防问问下面这几个问题:

      经常显得不耐烦、暴躁、焦虑、易怒。
      睡眠品质较差、失眠,经常打哈欠、发困。
      健康指数明显下滑,经常感到不舒服,容易生病,感冒、头痛、胃痛、消

化不良、溃疡、记忆力下降等。
      经常体验到神经性抽搐或肌肉痉挛,很难放松,腰酸背痛。
      情绪容易沮丧、低落,波动大、情感倒错,对现状与未来常感到无能为力

,有挫折、空虚的感受。
      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,容易与人发生冲突、不快。说话冷言冷语,感情迟

钝,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、谈话都倾向负面的描述。
     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压力,如果以上判断持肯定的占多数时,那就是一个警

钟,是在压力下心理不健康的表现。要想改变这种情况,可采取下列的方法舒缓

情绪,排解积累的压力。(1)面对现实,现实生活是极其复杂的,每个人都有自

己的理想和抱负,对自己有所要求。但是这种要求应该建立在实际的、力所能及

的基础上。人们所以感到工作、生活受到挫折,往往是因为自我目标难以实现,

就感到自卑失望,过高的期望只会使人误以为自己总是倒运而终日忧郁。有些人

是“完美主义者”,对任何事都希望十全十美。而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尽

善尽美。所以,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,客观地评价事情、评价自己,得意黯

然,失意泰然,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同时,拥有一颗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平

常心,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。另一方面,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情、品格和所长

所短,别人不会都迎合你的意思,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别人的要求一样。对别

人的要求越高,自己的不满情绪会越大。如果对别人的要求较低的话,那么稍微

符合你的愿望,你就容易得到满足。所以,既不要苛求自己,也不要苛求别人。

      (2)宣泄法:
      宣泄法是一种将内心的压力排泄出去,以促使身心免受打击和破坏的方法

,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、愤怒和悲痛,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,避免引起精神

崩溃,恢复心理平衡。“喜怒不形于色”不仅会加重不良情绪的困扰,还是导致

某些心身疾病。因此,对不良情绪的疏导与宣泄是自我调节的一种好办法。一位

运动员受到教练训斥后很沮丧,不久引发了胃病,药物治疗也不见效。心理学家

建议他在训练中把球当教练员的脸狠狠地打,采用此法后他的胃病果然好多了。

这种不损害他人,又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绪的自我宣泄法,可以借鉴。

      不过这种宣泄应该是合理的。简单的打打砸砸,吼吼叫叫,迁怒于人,找

替罪羊(丈夫、妻子、孩子、同事),或发牢骚、说怪话等都是不可取的。宣泄

应是文明、高雅、富有人情味的交流。有人说:“一份快乐由两个人分享会变成

两份快乐;一份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份痛苦。”如果把自己的烦恼、痛苦

埋藏在心底里,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,而如果把心中的忧愁、烦恼、痛苦、悲哀

等等,向你的亲朋好友倾诉出来,即使他无法替你解决,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

安慰,你的烦恼或痛苦似乎就只有半个了,这时你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,该哭的

时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,释放积聚的能量,调整机体的平衡,大雨过后有晴空

,心中的不良情绪会一扫而光。

      (3)注意转移:
      其原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中心,通过相互诱导、抵消或冲淡

原来的优势兴奋中心(即原来的不良情绪中心)。当与人发生争吵时,马上离开

这个环境,去打球或看电视;当悲伤、忧愁情绪发生时,先避开某种对象,不去

想或遗忘掉,可以消忧解愁;在余怒未消时,可以通过运动、娱乐、散步等活动

,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;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,可使

情绪理到缓解。例如,司马迁惨受宫刑而著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的《史

记》,歌德因遭遇失恋才写出世界名著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。我们应该多接触令

人愉快、使人欢笑的事物。避免和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。与其“不懈奋斗、孜孜

以求”,最后“衣带渐宽”,面容憔悴,不如潇洒一些,干点快乐的事。

      人们面对困境、情绪懊丧时,不防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,这能使人的心理

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,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,使人战胜沮丧,从不良情绪中解脱

出来。从前,有个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:天不下雨,她就挂念卖雨伞的大儿子没

生意做;天下雨了,她又忧心开染房的二儿子不能晒布。后来,有个邻居对她说

:“你怎么就不反过想想呢?如果下雨了,大儿子的生意一定好;如果不下雨,

二儿子就可晒布。”老太太一听恍然大悟,从此不再愁眉不展。这个故事就是反

向心理的极好诠释。

      对于这个问题,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讲得更为明确。曾有一名记者问萧伯纳

:“请问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在何在?”萧伯纳回答:“这很简单,

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,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说:‘太好了,还有一半

。’这就是乐观主义者;如果有人对这瓶酒叹息:‘糟糕!只剩下一半。’那就

是悲观主义者。”当我们遇到困难、挫折、逆境、厄运的时候,运用一下反向心

理调节,从不幸中挖掘出有幸,使情绪由“山穷水尽”转向“柳暗花明”摆脱烦

恼。

      压力无所不在,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,并及时地、适当地通过

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,为它找个出口,它就不会给精神带来太重太大的伤害

。希望上述方法能帮助你用稳定的情绪、健康的心理去直面纷繁复杂、瞬息万变

、竞争激烈的社会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科学运用体育运动缓解压力

      众所周知,体育运动能缓解压力,让人保持良性的、平和的心态。这是因

为人们通过参加体育运动,特别是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运动项目,随着身体的发热

、血液循环的加快、血管的扩张,能使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神经紧张、脑力疲乏

、情绪紊乱得到一个积极的调节,同时在完成复杂练习的过程中,以及与周围同

伴默契配合和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中产生一种美妙的快感,这种快感不仅会使参

加者产生自尊、自信、自豪,而消除忧虑,舒畅心境,而且还会使人内心充满欢

喜,享受乐趣的沐浴;另一方面体育运动能使身体产生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腓肽的

激素,这种激素能愉悦神经,调节心理,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,把压力和不愉

快化作烟云而远离于个体,所以人们也把身体产生的腓肽激素称之为“快乐因子

”。


      一般来讲,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压力是十分有效而无副作用的良“药”,习

惯化、经常化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参加者,他们每次都能体会到轻松、愉快,精

力充沛和紧张度松弛。所以针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,请不要等到自身危机出现时

,才运用体育运动来化解压力,而应该天天去进行体育运动,做到当天的压力当

天解决。以上我所谈的仅仅是理想状态,在现实中有不少人只是在工作中遇到压

力,生活中遇到烦恼的时候,才选择参加体育运动来排解不愉快的心绪。但是需

要提醒大家的是:带着太大的压力或不良情绪去体育运动,不仅起不到减压的作

用,反而会导致精神紧张、身体疲劳的副作用――


      首先带着太大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参加体育运动,由于思绪纷乱,注意力难

以集中,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等意外。其次,参加者为了急于消除不良情绪,往

往刻意选择那些大运动量的激烈的运动项目,企图以分泌“汗水”的方式来全部

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,其实,这种激烈且大运动量的运动不仅会造成身体疲劳,

而且还会使紧张的神经更紧张。这样做不仅排解不了压力,而且还会使糟糕的情

绪更糟糕。


     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体育运动科学缓解压力呢?首先参加一些运动量小、缓

和沉稳的运动项目,比如,慢跑、打太极拳等,使心情平静下来,然后再逐渐过

渡到大运动量的运动。如果压力是来源于工作上的,那么就参加一些以集体配合

为主的运动,如篮球、排球、毽球等,通过这些运动在集体协作、默契配合中享

受愉悦、快乐、幸福,使忧烦的心绪得以排解。其次,变换运动环境。人都有一

种求新求异的心理,变换环境其实就是满足了这种心理,当然一旦环境变化就会

对缓解压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比如,经常在室内工作的人,到户外去爬山,

到小树林里去跑步,会感觉轻松愉快。第三,运动前调节心理,运动前节心理有

利于运动中更好地释放压力。比如在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,做几次深呼吸;或对

着镜子对自己鼓励;或听一曲喜欢的音乐,转移注意力,以达到最好的放松、减

压的效果。第四,运动时必须想到呼吸,让它匀称,注意阳光、天空和风,使身

体有新的感受,必须让思想腾飞。第五,不要固定进行某一项体育锻炼,而应多

项体育运动交替进行。如果只从事某一项体育运动,则易引起单调感。进行不同

内容的体育运动,既能改变情绪,又可扩大视野,在精神上、身体上都会得到好

处。第六,运动后吃碱性食物。一般正常人的体液呈弱碱性。人在体育锻炼后,

感到肌肉、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,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糖、脂肪、蛋白质被大量

分解,在分解过程中,产生乳酸、磷酸等酸性物质。这些酸性物质刺激人体组织

器官使人感到肌肉、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。此时应多食用牛奶、豆制品、蔬菜水

果等碱性食物,中和体内的酸性成分,缓解疲劳,当然也有利于调节不良心绪。

(作者:杨永龙)


  本文来源: 新浪爱问知识人
   


 


 
 
 
| 返回顶部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联系我们 | 管理入口 |
版权所有©2007-2008年华南农业大学工会
电话:020-85280095 邮件地址: gonghui@scau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