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风光介绍
作者:校工会 来源:校工会 录入:2008-03-06
 
贵州素有“公园省”之美称,地处祖国西南,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。面积17.6万平方公里,岩溶裸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%以上,80%以上的县、市为岩溶地区,其发育类型之齐全,形态之完美,堆积类型之多,堪称全国一绝。 贵州旅游资源相当丰富,拥有黄果树、龙宫、织金洞、红枫湖、 舞阳河、兴义马岭河峡谷、荔波樟江、赤水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花 溪、百里杜鹃等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;铜仁梵净山动植物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、赤水原生林和草海鸟类栖息衍生地和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;遵义会议会址、从江增冲鼓楼、盘县大洞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,气候温和,东无严寒,夏无酷暑,年平均气温15.6C,实为四季皆宜的观光、旅游、休闲、考察、探险之地。因地势差异,许多地方 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,别有一番风味。 贵州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。在贵州,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、峥嵘诡谲的岩石、飞珠溅玉的山泉、云蒸霞蔚的飞瀑、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、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,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、古朴、神秘的魅力。
  黄果树瀑布气势雄伟,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;位于黄果树上游很近的龙宫,是一个串珠状的岩溶洞湖,湖在洞中,山石水景,相映成趣;被誉为 “世界奇观”的织金洞,规模宏伟,造型精美,景观绮丽;有“高原明珠”之称的红枫湖,湖中有岛,岛中有洞,洞中有水,湖光山色,风景迷人;黔东南舞阳河风景区,碧水清波,奇峰异石,耸立于洞河两岩,目不暇接;荔波樟江风景区是世界罕见的亚热带喀斯特原始森林残存区,水上森林,盘根错节,鸳鸯双湖,碧绿幽静,水春河漂流,有惊无险,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休假胜地;黔北赤水可风景区,一片碧绿的竹海和古生物化石--桫椤之中,飞瀑点缀,配上远处的丹霞地貌,浑然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;黔西南马岭河峡谷,谷深流急,两岩银瀑高档,漂流探险,别有情趣。这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饮誉中外,各具特色。此外,还有梵净山、茂兰喀斯特森林、威宁草海、赤水桫椤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以及百花湖、百里杜鹃等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。
  贵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,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,千百年沿袭下来的“原汁原味”的少数民族民风习俗丰富多彩,成为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好旅游资源。遵义、镇远两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;遵义会议会址,杨粲墓、奢香墓、青龙洞、普定穿洞遗址、从江增冲鼓楼,大屯土司庄园和息烽集中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已成为吸引海内外广大旅游者的新的旅游热点。
 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,除汉族外,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5个,人口约1200多万,占全省总人口35%。其中,有主要分布在黔东南、黔南、黔西南的苗族;黔南、黔西南和安顺地区的布依族;黔东南的侗族;三都、荔波的水波;黔西北的彝族等。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。据统计,每年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,仅在黔东南一带每年就有135个民族盛会。无论是侗家鼓楼和风西桥,苗族吊脚楼,布依石头寨,无论是精堪的银饰花带,绮丽的桃花蜡染,多彩的民族服饰,无论是侗族大歌,傩戏歌舞,芦笙铜鼓,无论是壮观的斗牛大赛,惊险的上刀山,下火海,都令人啧啧称赞,心仪不已,贵州的山是通灵的,贵州的水是传情的,贵州的人是淳朴的,当您踏上贵州这块多情的土地您的发现将会更多更美……
  全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节日有苗族的“四月八”,彝族的“火把节”,水族的端节、卯节、额节、侗族的“祭牛神”等。每逢节日,各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,举行唱歌、跳舞、吹芦笙、击铜鼓、斗牛、赛马、斗雀、摔跤、赛龙舟、舞龙灯演地戏等活动。此外,少数民族的服饰,饮食、居住、婚礼、丧葬、礼仪等风俗,以及建筑风格等都别具一格,丰富多彩,形成能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好资源。与西南地区的其它省份相比,贵州的少数民族风情更具有原始、古朴、神秘的特色。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还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,保留着千百年沿袭下来的民风习俗,“原汁原味”的民族风情,是非常难得的旅游资源。  (本文来源:天桥百姓生活服务平台)

 
 
 
| 返回顶部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联系我们 | 管理入口 |
版权所有©2007-2008年华南农业大学工会
电话:020-85280095 邮件地址: gonghui@scau.edu.cn